引言:7-10月,国务院安监总局宣布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所有企业均将“被检查”,无一幸免!环保部也通报,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
原材料价格暴涨、厂家被关停整治,紧接着出现了倒闭潮、卖厂潮和并购潮!
今年下半年将是洗牌最残酷的半年,不止是连续多轮涨价,而是有钱未必能买到货!
环保部近日通报,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国务院安监总局也宣布7-10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食品企业均将“被检查”,无一能幸免!
此时环保部、安监总局纷纷出手行动,零容忍展开治理工作。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下半年致使的涨价因素不止原材料价格暴涨及涨价潮,还有可能关闭大量工厂,让你有钱买不到货。今年下半年将是食品行业洗牌最残酷的半年,涨价的刀尖之舞,企业和经销商如何生存是关键。
去年11月起,受环保考验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双重打击,食品企业用于环保设施改造、纸箱包装、物料运输等方面的费用节节上升。虽然现在包装和运输不是主要问题,但源于环保督察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方面的压力依然未减,对生产企业来说,真是“不涨是人情,涨也是道理。”
新一轮的涨价潮,一线企业也不可避免,最新发布的各企业半年报中均有提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企业业绩影响。但一线企业有品牌溢价,小幅度的价格上涨消费者还可以接受。三四线小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不提升价值的涨价无疑是自掘坟墓。
从去年末涨价开始,众多企业坚持了半年多的涨价风波尚未平息,如今又有环保和安监两把利剑悬挂头顶,让三四线小企业更是难受其重。目前,部分包装纸箱仍然断货,大部分食品企业也已经提前停产了。行业一遍愁云惨雾,“涨声”四起,眼看如此形势,不少企业只能傻眼,选择减产和停止接单。
对于恢复生产后产品涨价,厂商表示,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逼升成本,另一方面用环保费用的支出、工荒人力成本、消费品升级研发成本、差异化产品工艺配置工序成本及营销成本等,严重压榨了品牌的利润空间。
望广大新老顾客知悉,碳化硅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要等到过后听到的是:“不好意思,货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