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蒙磨料微粉中国W标准压倒日本标准
粒度是磨料微粉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然而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实际测试存在的困难,许多用户甚至部分制造商对“粒度”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这实际上成了我国磨料技术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为此对“粒度”的基本概念作一通俗介绍。
粒度”是指一个粉体样品颗粒大小的总体描述。详细的要用粒度分布来表示,在实用中一般只取几个关键参数,例如磨料JIS标准中的D50、D94、D3。由于实际的微粉颗粒是不规则的,而且同一样品中各颗粒之间也不一致,所谓颗粒的大小,用不同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一个粉体产品的粒度标准,都必须注明所用测量仪器的原理。有的标准允许用几种原理的仪器,这时标准数据也是不同的。下面对几种国内常用的中国国家(W)标准和日本JIS标准作具体说明。
国家标准:俗称W标准,因在粒度号前冠以字母W而得名,W是汉语“微粉”中“微”字的拼音(WEI)的字头。实际上该标准已于1998年废止,但现在还在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的磨料制造商和广大用户中流行。
W标准是建立在用显微镜刻度尺测量颗粒大小的方法上的。这种方法规定用颗粒的最大宽度代表颗粒的大小。
该标准以大致为公比对颗粒大小(又称“粒径”)分档,例如40、28、20、14、10等等(单位为“μm”),又把一个粉体样品中的颗粒按上述分档法为基本粒、混合粒、细粒、粗粒和最大粒。以粒度W14为例。
基本粒:10-14μm
混合粒:7-14μm
细粒:<7μm
粗粒:14-28μm
最粗粒:28-40μm
基本粒是磨料中最有用的部分,希望比例越高越好,国标要求在50%以上。混合粒则占磨料的主要部分,比例当然也是越高越好,国标要求在80%以上。
W标准粒径的定义
日本标准推荐的仪器有两种原理:一是电气抵抗法(即电阻法或称库尔特法),二是沉降管法。两种方法由于原理不同,标准值也不同,例如,JIS#1500,电阻法D50值为8.0±0.6μm,而沉降管法的D50为10.51μm。沉降管法速度慢,人工参与多,实际上很少被采用。现在人们通常说的JIS标准指的都是用电阻法的。日本标准采用“最大粒、D3、D50和D94”等4个参数表述一个牌号微粉的粒度,这里,最大粒的概念是很清楚的,D3、D50和D94则表示从最大粒径开始算到这些粒径值的颗粒(以重量计)含量分别为3%、50%和94%。仍以JIS#1500为例:
最大粒<23μm
D3<20μm
D50=8.0±0.6μm
D94>4.5μm
JIS微粉粒度标准图示
D3=10.99μmD50=8.00μmD94=6.1μm
日本标准与中国W标准的主要区别有二点:
其一,日本标准规定使用粒度仪器(电阻法或沉降管法)测量微粉的粒度(分布),而中国W标准则用显微镜目视法测量颗粒大小,后者精度较低,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其二,日本标准对粒度号的区分比较细,从#240(D50=57μm)到#8000(D50=1.2μm)共分18个号,而中国W标准从W63(D50≈50μm)到W3.5(D50≈2.5μm)共分10个号,前者差不多比后者多一倍,因此有人说按W标准一个粒度号的微粉,按日本标准可以分成两个粒度号。
以上两点就是人们认为日本标准的微粉粒度较集中的原因。
找W标准的粒度号与JIS标准的对应关系时,大体上只要将“W”后的数字乘以0.7作为D50值,再在JIS粒度表中找D50值最相近的粒度号就可。例如W10的D50约为7μm,相当于JIS#1500的D50。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棕刚玉磨料电导率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 碳化硅微粉:喷砂与磨料行业中的明星材料
- 碳化硅、白刚玉等磨料微粉是如何进行颗粒整形?
- 大面积碳化硅陶瓷膜层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
- 碳化硅陶瓷反应连接技术
- 高精度碳化硅陶瓷制品无模成型工艺
- 碳化硅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
- 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用精密陶瓷结构件的特点
- 固相烧结碳化娃(SSiC)优缺点
- 如何实现碳化硅晶圆的高效低损伤抛光?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